【資料圖】
博物館開展科普教育
近年來,昆明理工大學地學博物館堅持以礦物、化石、地質遺跡、自然現象為地學科普載體和內容,以參觀博物館、地學科考等形式,大力開展科普教育,讓公眾更加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從實踐中提高對地球的認識,達到地學科普的目的。
昆明理工大學地學博物館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是我國高校中建立較早的大學博物館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藏品不斷豐富,已經發展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地學科普基地。博物館2019年組建了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包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4人、團隊核心成員10人,是一支互補性強,學緣結構、年齡和職稱梯次搭配合理的隊伍。
作為重要的科普基地,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展示基地資源。除了日常陳列展示外,每年結合重大科普主題日,舉辦多種特色科普教育活動,并通過科普中國、學習強國等開展科學傳播,積極擴大科普內容的覆蓋面和服務的受益面。
2021年,博物館以古生物學、地史學、巖石學、礦物學等地質基礎知識為主,積極開發線上科普作品,創作了眾多優秀的原創科普作品,包括科普視頻、科普圖文、科普論文及論著。依托館藏世界巖礦標本,創作了51期《地質筆記》系列科普圖文。每期通過介紹一種典型的代表性礦物或巖石標本,普及礦物或巖石的基本性質、辨別特征、應用和分布等基礎知識,并穿插標本發現、命名或應用等歷史故事,不斷提升圖文的趣味性。2016年至2019年,博物館年平均參觀人數約3萬至5萬人次。2021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活動人數達10萬余人次,有效擴大了傳播面、內容覆蓋面和服務受益面。(云南日報?記者張雪飛)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