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眼科主任醫師周行濤。圖源:中國網
封面新聞記者 邵萌 實習生 岳思雯
“大家都希望能有兒童近視的眼藥水,最好是神乎其神的眼藥水,但是最好的眼藥水也許就是健康科普。”
8月19日,第五個“中國醫師節”,國家衛健委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2022年“最美醫生”中的4位個人和1位團隊代表出席,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眼科主任醫師周行濤就是其中之一。
在眼科領域工作了30多年,周行濤已幫助數以萬計的近視患者成功脫鏡。近年來,他感受到近視患者、近視手術越來越多,兒童青少年近視患者也越來越多,并且有低齡化、高度近視發展的趨勢。周行濤認為,應當前置視力健康問題,將“防”的源頭抓住。“孩子不能等到已經近視或者變成高度近視甚至并發癥已經出現了,再去治。”
盡管工作繁忙,周行濤仍然抽出大量時間投入到公益和科普工作中。他表示,這是源于健康促進的內在需求。《醫師法》規定了醫生、醫護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做好科普宣傳、科普教育。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全力推進科普工作,以“防治結合”的原則,科學統籌規劃,精準施策,發力推進,對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綜合防控工作已經推開。周行濤強調,眼科專家應當下沉,用專業性、科學性做好科普。“可以說健康科普是最好的防護“眼藥水”。
周行濤認為針對孩子的近視科普要親切友好,他成立了“近視小飛俠”科普志愿服務隊,在上海已成為一個品牌。“大家小的時候,肯定喜歡武俠小說,中國人傳統就是‘情誼無價、俠義英雄’,所以我們叫‘近視小飛俠’,很受他們的歡迎和好評。”
“小分隊的成員開展了線上線下、社區、學校、圖書館等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特別是和公益結合起來,這幾年做的就是‘科普+公益’。”周行濤介紹,科普公益志愿小分隊的志愿者充分利用自媒體、直播、漫畫書等載體進行科普推廣,“通過這些方法,讓大家能夠走心、走神。走心是讓孩子自覺轉化為行動,走神是告誡家長,不要進入一些誤區。”
談及預防近視,周行濤表示,應盡早建立屈光發育檔案,盡早建立眼健康檔案。只有這樣,兒童近視的防控、成年人的近視矯治、中老年人高度近視相關并發癥的防治,才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名手術醫生,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手術越做越好,但同時越做越少。”周行濤說,防住了源頭,手術就少了。
標簽: 高度近視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