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成員各懷鬼胎!“不降價聯盟”成立48小時:卒

發布時間:2023-07-10 16:04:38 來源:快科技 責任編輯:caobo

16家車企才成立的“不降價聯盟”,壽命只有2天。

這些車企剛約定承諾不搞價格戰,中汽協卻突然發布聲明,宣布刪去承諾書中關于價格的表述。

不搞價格戰的條款,失效了。


(資料圖片)

實際上,在承諾書發布第二天,已經有車企違反該條款,開始搞降價促銷。

現在,限制價格的約定又被刪除,更意味著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并不會終止。

對此,有網友評論道:這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中汽協刪除不搞價格戰的條款

此次事件最核心的,還是前幾天中汽協聯合16家車企簽署的《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

這次中汽協發布聲明,是為了刪除承諾書中“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這一條。

對此,中汽協給出的解釋是:

協會認識到,承諾書中“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涉及“價格”表述,表意不當,有違《反壟斷法》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中汽協并沒有直接說違反了《反壟斷法》,只是說不搞價格戰的表述違反了《反壟斷法》的精神。

不過,《反壟斷法》中確實有關于價格的條例。

比如《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的壟斷協議中,第一個就是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

另外,《反壟斷法》第二十一條還規定,**行業協會不得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從事本章禁止的壟斷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中汽協說自己組織16家車企發布承諾書,是按照了《反壟斷法》的規定,履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義務。

《反壟斷法》第十四條,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本行業的經營者依法競爭,合規經營,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看起來好像也占理。

總之,無論中汽協的出發點是什么,承諾書中與不搞價格戰有關的條款,現在也只剩下了“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范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原來的承諾書

由此基本可以確定,這些車企不打價格戰的承諾已經無效。

其實,早在中汽協宣布刪除表述之前,已經有車企違背了承諾。

聯盟內部也開始破功

當初簽署承諾書的16家車企包括:一汽集團、東風汽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汽集團、廣汽集團、中國重汽、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吉利控股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和特斯拉。

其中,特斯拉在簽署承諾書的第二天,就推出Model 3/Y的新引薦獎勵,購車人最高可得現金折扣,最高3500元,引薦人也能獲得最高7000分積分獎勵。

當然,特斯拉的引薦激勵措施以前就存在。并且在這之前,特斯拉對Model S/X也推出了類似的現金折扣和積分激勵政策。

但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此前對于Model 3/Y車型的引薦計劃只包括積分獎勵,并不包括現金折扣。

因此特斯拉新引薦獎勵一出,就有網友懷疑這其實是在背刺聯盟,變相搞促銷。

并且這次在中國發布新引薦獎勵之后,特斯拉隨后在美國、加拿大等市場也推出了Model 3/Y車型的現金折扣等激勵措施。

看來在中國推出新引薦措施,很有可能是特斯拉全球促銷計劃的一部分。

相比于特斯拉比較隱晦的促銷措施,上汽大眾則直接把降價寫在了明面上。

同樣在簽署承諾書的第二天,上汽大眾直接宣布2023款最高立減萬,全系萬起,限量7000臺。

并且,一汽大眾也對ID.系列推出限時優惠措施,萬起售,還有最高7000元置換補貼和9000 ID.點券等優惠權益。

而通過對比,不難看出一汽大眾其實也在降價,降價幅度最高萬。

明明簽署了承諾書不搞價格戰,結果還在降價促銷,不禁讓人懷疑這份承諾書是否有約束力?

現在看這份承諾書,最核心的承諾已經刪除,很難判斷其余的在未來會起多大作用。

并且,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價格戰大概率還是會繼續。

怎么看待這次事件?

對于中汽協刪除條款,有網友評論說,車企低價有低價的底氣,有更好的生產資料和更高的生產效率,成本下降本身就是正常的。

換句話說,如果一家車企擁有先進生產制造工藝和成熟供應鏈,本來就能降低成本。

比如一體壓鑄技術,特斯拉開始用之后,蔚來、小鵬、理想、長安、賽力斯、豐田等多個車企也開始跟進。

為什么?因為能降本增效。

特斯拉曾介紹過,只需要一臺大型壓鑄機,最短45秒就能造出一個Model Y的車身,如果使用傳統工藝,則需要1-2小時。

并且,制造流程的簡化也意味不需要那么多焊接工人,也不需要太大的占地面積。

體現在數據上,就是整車制造成本降低40%。

另外,采用一體壓鑄的Model Y重量也降低了30%,還有助于提高車輛續航。

除此之外,特斯拉還有高度垂直整合的供應鏈,從硬件到軟件,智能車核心技術全方位自研,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讓生產和成本更加自主可控。

并且在國內,精通這一套的還有比亞迪。業內曾評價比亞迪除了汽車輪胎和玻璃,其余核心零部件幾乎都能自己研發自己生產。

如此綜合下來結果就是,特斯拉單車利潤能達到10426美元(約75445元),行業一流水平;比亞迪即使一輛車賣萬,也依然有錢賺。

所以,雖然表面上是在說車輛定價,但是和車輛定價最相關的還是看各個車企的生產和制造水平,而這個水平各車企又不一樣,承諾書中所說“非正常價格”一開始就很難界定。

也難怪會有網友評價,這就是把一群企業拉到一起做做樣子,然后繼續走之前的路。

從種種表現來看,好像也確實如此。

你覺得呢?

標簽:

上一篇:5G鴻蒙生態手機!WIKO Hi暢享60 Pro發布:1799元起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