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fā)源于喀喇昆侖山脈的葉爾羌河,是新疆喀什地區(qū)澤普縣農業(yè)灌溉用水的源泉。
從前,當地流經農田的輸水斗渠橫穿沙丘而過,土渠滲漏量高、蒸發(fā)量大、輸水時間漫長,風沙常常造成渠道淤堵。今年8月完工的節(jié)水改造項目,在蜿蜒河道上建成輸水暗渠+高標準農田的微型新時代“坎兒井”,解決了農民灌溉引水的難題。
澤普縣水利局項目辦主任陳忠介紹,2023年該縣實施佰什干中型灌區(qū)續(xù)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將公里的斗渠裁彎取直,安裝矩形槽、增設蓋板,減少滲漏損失和水分蒸發(fā),減弱泥沙淤積,提高輸水效率,改善了農業(yè)生產灌溉條件,便利農民日常耕作。
來到古勒巴格鄉(xiāng)中阿熱硝村村口,控水閘門正緩緩升起。渠道內寬約米、重約1噸的閘門,水管員只需在手機客戶端或電腦中操作程序,即可實現閘門啟閉,精準控制放水量。
陳忠說,改造前,需要水管員手搖閘門,如今坐在辦公室便能實現自動化遠程操控。像這樣的閘門自動化控制設施,在澤普縣共建有32處。閘門自動化控制和量測水設施從鄉(xiāng)級干渠覆蓋至村級斗渠,大大提升了輸水效率和精準度。(朱賀制作 樂小敏)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