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不僅為人類所獨有,沒有思維能力的植物,所表現出來的謀生手段,同樣令人驚嘆。
雇用保鏢
身披硬刺的金合歡樹,難以抵擋長頸鹿靈活的舌頭。于是,就征集螞蟻作為衛兵。只要長頸鹿咬食金合歡的枝葉,這些衛兵就會傾巢而出,爬滿長頸鹿的臉部,向鼻子和眼睛等部位發起猛攻。長頸鹿經不住群蟻的百般叮咬,頭在樹枝上亂蹭一陣后,轉身離開林子,這樣金合歡樹就躲過一劫。為報答螞蟻,金合歡樹在隆起的刺根部,為其提供住處的同時,還在葉片頂端分泌出蛋白質小球,供螞蟻幼蟲食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分布在南美洲巴西森林中的蟻棲樹上雖然有大量蠶食樹葉的嚙葉蟻頻繁活動,但蟻棲樹的葉子卻完好無缺。原來,在這種樹上定居著一種讓嚙葉蟻生畏的益蟻,確保了蟻棲樹免受其害。為了讓這些“貼身保鏢”在樹上長駐,蟻棲樹的葉柄細毛上,能分泌出營養豐富的膠質小球,用來犒勞益蟻。當嚙葉蟻來犯時,益蟻就奮起反擊,將它們驅除出境。
身披棉襖
雪兔子因開花的時候全身毛茸茸的,形似兔子而得名。通體披著密集的棉毛,如同穿著棉襖,能保暖御寒。雪兔子的葉片互相重疊,緊密交織,能夠防止體內熱量散失,并為前來傳粉的蜜蜂提供溫房,以吸引它們經常造訪急需授粉的花朵。
雪兔子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這種抗寒“斗士”,其體表的棉毛和中空的莖,不但是傳熱性差的保溫防護層,而且在雨雪天,能有效隔擋雪花和雨水對枝葉的直接侵襲。同時,在晴天太陽的暴曬下,這些棉毛還可以遮擋強烈的光照,防止體內溫度過高甚至葉片灼傷,從而形成一個溫度穩定的小環境,以適應自身的生長發育需要。
隨身帶傘
生長在沙漠中的白石蓮和小人帽仙人掌等植物,為了抵擋毒辣的陽光,體表覆蓋著一層白色的鱗片、銀粉和毛刺,就像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打著遮陽傘一樣,能有效遮擋強烈的紫外線,降低自身溫度,防止水分蒸發。
小人帽子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有些植物干脆躲在地下,讓沙土充當保護傘,從而避開了高溫的威脅。為了進行光合作用,其頂端兩片葉子之間開著一個小“窗戶”,把陽光引到葉子里邊。
非洲南沙漠中的肉質植物——生石花,外形和顏色酷似河溝中的卵石。它的莖很短,不易被發現,露在地面的一對肥厚葉片之間,形成一條小縫,作為采光的“天窗”,來控制光照的強弱。到了花期,一朵小花在午后從小縫中羞澀地露出笑臉,到了傍晚,這朵花朵又自行閉合,到第二天太陽偏西,小花再次昂首開放。
生石花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抱團取暖
高寒地區氣溫偏低,不利于植物生存。因此,一些矮小的草類,密集生長,形成齊刷刷的墊狀體,營造保暖驅寒的小環境。如同人們在寒冷的野外,相互擁抱取暖一樣,以減少熱量散失,抵御強風吹襲。
這類墊狀植物粗壯而結實,深深扎入地下,植株緊貼地面,沒有明顯的莖,這一切都是為了適應寒冷環境而生。它們的典型代表有虎耳草、地梅和福祿草等,每株草向外輻射生成的小枝,緊緊簇擁在一起。近看像一團團亂蓬蓬的草墊子,遠看猶如一個個綠色怪獸悄悄趴在那里。
高原點地梅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這種高原“勇士”,利用“人海”戰術,抗擊嚴寒。它們生出的眾多分支,增大了體表面積,利于吸收陽光,提高自身溫度,增強光合作用。低矮的身軀,沿地面向外匍匐擴散。寒冷之中的它們,就像群聚的企鵝,人多勢眾,勇敢地迎擊風雪。
縮減開支
美國的白山地區,干旱貧瘠,年降水量不足3厘米,地上只有裸露的石灰巖,幾乎沒有土壤。而且,全年氣溫和降水適宜植物的生長期只有6周。然而,這里卻生長著一種松樹,它主要靠“縮減開支”適應嚴酷的生存環境。
狐尾松這種樹木叫狐尾松,生長十分緩慢,100年才長2.5厘米,一片葉子的壽命高達40年,這樣既能避免能量及營養損失,又防止落葉引起火災。此外,樹木體內積累的大量樹脂,屬于一種天然防凍液,以免樹葉凍傷,而且還有防腐和殺菌作用,能有效抵御細菌和病蟲害襲擊。
據說,一株活了7000年的樹到現在依然挺立。人們在這些生長緩慢的松樹下從未見過一枚枯葉,從來沒有為其澆水、施肥和噴藥,卻仍然健壯如初。
建造“溫室”
花是植物最嬌貴、最脆弱的部分,極易遭到烈日和嚴寒的傷害。生長在新疆天山雪線以上的雪蓮,能自建“溫室”,使之在冰天雪地里保護自己的花朵。它的花序,由一層層像蓮花一樣的苞片所包圍,這些苞片是正常葉子的變態,葉片很大,向內翻卷,葉色奶黃,半透明。這種構造既利于采光和保溫,又能有效預防雨水對花粉的沖刷,以及強烈陽光把花灼傷。
雪蓮與雪蓮相同,塔黃的苞片互相重疊,將新開的花朵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使其內的溫度比外界高出10℃以上。如果將手指伸在里面,會有陣陣熱感。這樣的溫度條件,能確保塔黃在短短4個月的生長期內,很快完成由萌發、生長到結籽的繁育過程。
清除垃圾
海濱和鹽堿地里的鹽分,超過草木的承受范圍,一般植物很難存活。固守在海岸線的抗鹽大軍一紅樹林,根系長期浸泡在海水里,在吸收水中礦物質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吸收過量的鹽分,這些鹽分和體內其他廢物,如同垃圾一樣,必須及時排除出去,才能保證其健康成長。分布在海邊和內陸鹽堿地的紅樹林、毛檉柳等植物,具有獨特的泌鹽本領,它們能將體內過多的鹽分,通過葉片自行分泌出來,排到體外。
剛毛檉柳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新疆塔里木的胡楊林,千百年來,一直頑強地堅守在鹽堿沙灘中,肩負抗風沙、保綠洲的神圣使命。一棵高大的胡楊,就像一座天然的小型化工廠,能把沙漠中對植物有害的鹽堿,轉變成用來蒸饅頭、做糕點和洗衣服的“胡楊堿”。這種“胡楊堿”,就是附在樹葉的結晶鹽,好像樹上落滿的白霜一樣。
佩戴“長劍”
野生灌木枸骨的葉片邊緣,一排小刺非常尖硬,很容易扎傷動物或人。枸骨的刺兒,連鳥兒都懼怕,不敢停落其上,所以俗稱“鳥不停”。在一些地方,人們把枸骨栽在菜園周圍,用作籬笆,以防止野獸或家畜踐踏莊稼。
枸骨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喜歡生活在山溝斜坡上的蕁麻,它的刺會蜇人,所以又名蝎子草。這種繁茂、碧綠的野草的莖稈和葉子上,長滿含有劇毒的細刺,從外表看不出有什么危險,若手臂不小心碰到它,刺上的毒液就會注入人體,使人立即出現劇烈的疼痛,就像被大馬蜂蟄過一樣難受,而且這種疼痛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牛羊遇見蕁麻,都遠遠地繞開它。
蕁麻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投毒御敵
植物遭受的最大傷害是莖葉被食。因此,自身生產毒素讓動物無從下口,是防護的有效辦法。自然界大多數植物都有毒,吃多了有害,還可能中毒。常見的夾竹桃的莖葉能制造殺蟲劑,人畜誤食會致命,因此它一生很少遭遇敵害攻擊。毒性最強的植物,當屬我國云南的毒箭木,將這種樹的汁液浸在箭頭上,射中大象后會當場倒地死亡。
有時,我們買回的青菜上布滿針眼,別以為是小蟲所為,其實是植物被食時,立即產生抗蟲酸,蟲子感到苦澀,只好換個地方再吃,所以留下的咬痕都是小針眼。羊茅草不能產生抗蟲酸,但馬吃了會病倒。原來,它的根部有一種霉菌能制造毒素。羊茅草受到傷害時,就把這種毒素運到葉片頂端,阻止動物來吃。
羊茅 圖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以桉樹葉為食的澳大利亞樹袋熊,總是昏昏欲睡的樣子。這是因為,桉樹葉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能令動物困倦。因此,桉樹很少遭到動物侵害。
文/金因
本文來自:《科學之友》
原標題:植物的生存策略
標簽: 中國植物圖像庫 金合歡樹 抱團取暖 光合作用 神圣使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