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快看點丨這一節日已形成地球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22 16:35:58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每年的4月22日,成為全世界專為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而設立的節日。至今,世界地球日活動已經持續了54年。我國在1990年正式參與到這項保護地球的運動當中。

進入20世紀以后,人口爆炸、土地沙化、資源枯竭、能源危機、環境污染……這些問題使人類陷入了生存困境。1962年,《寂靜的春天》一書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引起了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的普遍關注,并促進了20世紀70年代的環境保護運動。

我國在2005年發行的地球日主題郵票。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創作的科普讀物。作者以詳盡的闡釋、優美的文字和獨到的分析,描寫了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和肥料導致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此書一經出版,即引起了全世界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1970年4月22日,美國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群眾性環保活動,約2000萬人參加了盛大的游行。這個被稱為“地球日”的活動,最終推動了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并最終被聯合國確定為國際性的節日。

地球日活動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重視,各國紛紛出臺保護環境的法案。1972年,一個主要由科學家組成的非政府組織——羅馬俱樂部發表了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報告向全人類宣告了能源與環境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各國的經濟生產方式、社會生活模式乃至政治發展內涵,并預測如果人類不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未來可獲得的食物、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人口數量都將下降。

1990年,在第20個地球日到來之際,由世界著名人士和環境保護者共同成立了“地球日”協調委員會,呼吁各國領導達成合作協議,阻止全球環境的惡化。全世界有140多個國家的2億多人參與了地球日活動,中國也參與其中。

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也引起了聯合國的關注。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正式將每年的4月22日確定為“國際地球母親日”,并倡導通過與自然和諧相處來慶祝這一國際節日。由于約定俗成,現在大家仍然習慣稱這一天為“世界地球日”。

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世界地球日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環保活動,甚至是一種地球文化。各國以各種方式倡導保護地球、保護環境。許多國家和相關機構通過發行海報、手繪漫畫、拍攝紀錄片和文藝作品等形式倡導保護地球環境。此外,圍繞地球日創作的歌曲、海報和紀念郵票也是層出不窮。人們通過這種儀式感,宣傳思想、凝聚力量、傳承精神和表達訴求。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標簽:

上一篇:四月出現“過山車”式降溫正常嗎?專家解答_即時焦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