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焦點速讀:《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發布

發布時間:2022-07-30 21:48:0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相關資料圖)

科普時報訊(記者陳杰)7月29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百度地圖聯合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選取44個中國主要城市為樣本,從通勤時間、通勤空間、通勤交通三個方面共9項指標,呈現近3年中國主要城市職住空間與通勤特征的變化。相較2021年度報告,此次發布的2022年度報告還新增了青年通勤研究,為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水平和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獻策出力。

《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發布現場 主辦方供圖

2021年,中國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并達到64.7%,北上廣深常住人口增量放緩,“新一線”或二線城市人口增量較多,城市通勤和職住情況也相應發生變化。《報告》顯示,通勤時耗方面,2021年我國主要城市平均通勤時耗為36分鐘,同比去年持平;幸福通勤(5公里以內通勤)比例有所下降,極端通勤(60分鐘以上通勤)比例上升,北京仍是通勤時耗最長的城市。通勤空間方面,超7城職住分離度增加,通勤距離普遍增長,特大城市增幅明顯,廈門成為職住平衡度最好的城市。通勤交通方面,軌道覆蓋通勤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增加350萬人便捷軌道通勤,成都800米軌道覆蓋通勤比重達到34%,位列第一,蘇州、南寧漲幅較大,長沙成為唯一連續三年“45分鐘公交通勤能力”保持顯著提升的城市。

為響應國家多部委《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提出的“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報告》特別增加了對青年通勤的研究,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6個受到青年關注的城市,深入分析了35歲以下青年通勤人群的職住選擇與通勤特征。《報告》顯示,青年人群追求“更快”通勤,6城中80%的青年通勤時間在45分鐘以內;追求“更短”通勤,6城中青年的通勤距離低于報告44個樣本城市平均水平;追求“更省”通勤,眾多年輕人將城市“外環”作為平衡居住成本與通勤時間的最優解,6城中65%的青年人群居住在距離城市中心15公里以外的地方,近30%青年選擇居住在城市中心15公里圈層處。值得關注的是,在44個主要城市中,有近600萬青年人群正承受著極端通勤。

《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自2020年首次發布以來,多個城市已陸續推出通勤提升專項行動。2021年2月,成都制定《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見》,計劃在2022年完成約600 億元的重點項目投資,著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2022年5月,北京發布《2022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明確今年底市民45分鐘以內通勤出行占比要達到56%。而作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首批試點城市之一的長沙,則推出面向通勤的智能網聯精準公交,利用主動式公交優先技術等推動公共交通加快發展,現已開行的3條線路的全程時間由60分鐘壓縮至30分鐘。

一座城市是否具備對青年的吸引力,直接關系到城市未來發展的潛力。《報告》呼吁,全社會需共同努力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在青年宜學、宜居、宜業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更好服務青年成長發展,充分發揮青年創新創造潛能,努力為城市和縣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長趙一新表示,《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已連續發布三年,分別對幸福通勤、低碳通勤、青年通勤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該報告2次報送中央,并寫入多項國家政策文件,同時獲得了2020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自首次發布以來,該報告持續發揮著服務國家戰略決策咨詢重要作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中,“單程平均通勤時耗”“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作為衡量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標已被納入住建部《2022年城市體檢指標體系》。

標簽: 基礎設施 年度報告 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