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是依靠松樹根系生長的蘑菇。北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有云:菌生于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松茸。
【資料圖】
松茸的一生來得遲,蓄力久,且蹤跡難尋。一朵松茸從孢子長出菌絲到形成菌根,再慢慢吸收松土營養,到破土而出,差不多要經歷五六年時間。它對環境的要求極高,這也是其珍貴,數量稀少的原因。“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里一片菌子氣味。”每年七八月雨季之后是松茸采摘旺季,而因其周期短的特性可謂曇花一現,松茸破土而出后,幾天時間就會經歷未開傘-半開傘-全開傘到腐爛,要享用松茸的美味,就要跟時間賽跑。
若想找到松茸,眼力耳力缺一不可,一般采摘菌菇對眼力要求高能理解,那么耳力又如何理解呢?原來很多未開傘、半開傘松茸都在松針下掩蓋著,當地人尋找時都會用棍子敲擊松葉,聽聲音來判斷松針下是否有松茸。這就是日積月累的經驗了。
市場上的松茸價格不低,且品質混雜。松茸無法人工培育,全靠高質量自然環境野生,與松露、牛肝菌一樣是大自然饋贈的美味。故而松茸出土后,人們會立刻用地上的松針把菌坑掩蓋好,只有這樣,菌絲才不會被破壞。為了延續大自然的饋贈,大家都盡心保護著它的生長環境。
松茸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那是不是就不能吃,吃了犯法?答案是否定的,松茸屬于真菌,真菌和植物還是很不一樣的,我們平常吃的蘑菇是真菌的生殖結構,它們的生長基質有著許多菌絲,這才是蘑菇的主要部分。就比如樹上的果子一樣,今年摘了,來年還能長。重點在于保護其生長環境,就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松茸味道鮮美,品嘗起來有股特別的香氣,口感細膩。美味的同時不失營養,難怪人們對其怦然心動了。松茸含18種氨基酸、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49種活性物質、5種不飽和脂肪酸、8種維生素、兩種糖蛋白等。因其特殊的食用、藥用價值,松茸被譽為“菌中之王”。
敢在菌中稱王,它有什么撒手锏呢?松茸有3種珍貴的活性物質。一是松茸醇,這是它獨有的物質,具有強抗基因突變能力和抗癌能力。二是雙鏈松茸多糖,能激活人體的T細胞,對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具有確定的增強作用,對身體虛弱、術后產后人群快速提高免疫力具有一定的功效。三是松茸多肽。松茸的抗氧化能力不容小覷,美容養顏。松茸對糖尿病人也是友好的,有降血糖的功效。而其抗輻射、抗突變作用的表現也是比較吸引人的,二戰中,松茸仍能從原子彈爆炸后的廢墟中長出,成為唯一一種可以在高輻射環境下生存的物種。
所謂不時不食,眼下正是吃松茸的好時節,不想錯過今年的美味,現在就可以開始行動。都說高端的食材只需簡單的烹飪,就能讓人流連忘返,品味本真。上乘的野生松茸,清洗干凈后可直接切成薄片,蘸少量醬油食用,此等松茸刺身,并沒有泥土的腥氣,而是帶著淡淡的松木香、甘草香,還有一絲絲清甜。傳統的松茸雞湯,湯清味美,喝一碗暖暖的很貼心。松茸蒸蛋、黃油煎松茸、松茸蒸飯等,都是不可錯過的美味。
要注意的是,如果購買的是新鮮松茸,一定要盡早吃掉,其保鮮時間很短,時間放得越久營養流失越大。如需儲存,收到后可在0℃―4℃冷藏保存3―5天;要透氣不能用保鮮膜,可以用菜葉子包裹,可以放在包裹松茸的無紡布或者自備的干凈毛巾上。長期儲藏可以洗凈后在-18℃冷凍,冷凍后的松茸烹飪方式建議煲湯。
松茸清洗時不可浸泡,可用手剝去大塊泥土,用薄刀或薄木片將根部的泥腳削掉。松茸上有一層薄膜,別搓掉,沖洗至松茸表面無泥垢即可。
(第一作者系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碩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山西醫科大學教授)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