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進行了心肺復蘇示范和操作訓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4日16時10分訊(記者 伊永軍)為加大應急救護科普知識傳播力度,提高社區中老年居民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今(24)日,“2022應急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西南大學南社區舉行。
此次活動由重慶市科協指導,重慶市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重慶市北碚區科學技術協會、天生街道西南大學南社區天生宣傳衛士、北碚(人防)山城雪豹應急救援青年突擊隊聯合開展。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通過視圖宣講、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細致地向中老年居民講授了突發事件的應急必備常識、常見急癥急救須知、常規心肺復蘇方法、意外性傷口處理措施等,并當場進行了心肺復蘇示范和操作訓練。
活動現場進行了防火、滅火演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志愿者們采取理論講述和實際演示相結合的方法,對徒手心肺復蘇全過程——判斷患者有無意識、呼救、清理口腔分泌物、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每一環節及各種手法等細節都進行了詳細演示。此外,活動現場還進行了防火、滅火演練。
據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醫學研究表明,如果心跳和呼吸驟停,腦細胞在常溫下對缺氧的耐受極限通常為4分鐘,這也被稱為“黃金搶救4分鐘”;4-6分鐘,腦部損傷不可逆轉;超過8分鐘,搶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超過15分鐘,基本上就“沒救”了。而從撥打急救電話到急救車到達現場,一般需要10-15分鐘。在醫生到來前,“第一目擊者”如能開展急救,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或減輕其傷殘程度。
該負責人表示,在社區中,疾病、水災、火災、觸電、煤氣中毒等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而中老年人經常單獨在家,學會自救和互救對他們非常重要。此次活動,不僅讓中老年居民了解應急救護知識,掌握基本急救技能,進一步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還讓社區中老年居民感受到了參加科普活動的益處,從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科學知識普及的意識。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