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高通李儼:一個“特殊”的標準宣布凍結

發布時間:2022-06-29 11:06:53 來源:C114通信網 責任編輯:caobo

5G商用,標準先行。日在5G最為關鍵的技術標準領域迎來重大進展:北京時間6月9日晚10點,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的3GPP RAN第96次會議圓滿結束。在本次會議上,3GPP Rlease17標準(以下簡稱 R17)宣布凍結,標志著5G第二個演進版本(第三個版本)標準正式完成。

5G R17是5G演進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作為5G的第三個標準版本,商用能提升、新特引入和新方向探索三大特點交織匯成了R17標準全貌。

作為5G標準演進的推動者,高通公司技術標準副總裁李儼表示,R17的凍結來之不易,因為標準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 5G時代尤甚。這種挑戰不僅來自技術層面,還可能來自商業層面。因此,不能把眼光僅僅停留在標準本身。要想讓系統工作,讓產業能夠受益于標準,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需要整個產業的協同,尤其是產業界在技術和商業層面都能達成一致。

R17:一個“特殊”的5G標準宣布凍結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標準工程師們只能通過郵件和電話會議的線上方式進行5G演進版本的制定工作。缺少了面對面的高效溝通,又加上時差等因素,標準制定的效率明顯降低。

為了保證5G技術可以持續演進不斷提升競爭力,同時提振全球產業信心,3GPP在2020年初確定了保證5G第一個演進版本R16如期交付的目標,并將全部資源投入到了R16版本的開發之中,延誤了本應2020年初就啟動的R17制定工作。

據李儼介紹,R17標準的整個討論過程是在疫情期間完成的,3GPP在這期間沒有召開任何線下的會議。從這個角度看,R17也成為了3GPP成立20多年來非常特殊的一個版本。

雖然R17標準凍結的時間晚于預期,但R17踐行了整個產業對5G的承諾。在李儼看來,在R15、R16打好的基礎上,R17將5G進一步向各個行業進行擴展。

在網絡側,R17的主要特之一是實現了對衛星網絡融合的增強, 即非地面通信(NTN)技術。非地面通信 (NR NTN)為解決偏遠山區、海上、交通運輸等場景的通信問題,將衛星網絡等非地面網絡與5G融合,實現立體式的網絡覆蓋。針對衛星波束地面高速移動、衛星高度帶來的傳播時延、衛星跟地面站連接切換等問題,R17定義了相關技術標準,主要包括上下行時頻偏補償調整、傳輸時序關系增強、HARQ增強、基于位置的移動管理增強等。這是R17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之一。

在終端側,RedCap(Reduced Capability)技術的引入將5G的能力進行縮減,同時使得終端成本和功耗大幅度下降的技術。RedCap通過支持較低復雜程度的5G終端,實現了能和成本之間的衡。其應用范圍廣泛,主要涵蓋工業無線傳感器、視頻監控和智能可穿戴設備三大場景,預計到2030年全球連接數將達到百億。李儼認為,在R17當中,RedCap技術或將成為推廣最快的功能之一。

李儼總結道:“在前兩個5G標準版本的基礎之上,R17做了深層次的優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但卻經常被忽略就是非地面通信;此外,RedCap技術有望得到迅速推廣和使用。”

在R17中,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創新力,高通進一步從網絡覆蓋、移動、功耗和可靠等方面擴展5G技術基礎,通過毫米波擴展、RedCap終端、終端增強、非地面網絡、拓撲擴展五大關鍵發明領域,致力于將5G拓寬至全新用例、部署方式和網絡拓撲結構。

來自于標準本身之外的挑戰

作為一個在標準領域有著二十多年經驗的“老兵”,在李儼看來,標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

李儼認為,標準的存在是為了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解決了互聯互通的障礙,開放了標準之后,就可以讓整個生態系統逐漸擴大,讓更多的參與者加入進來,把更多價比高的產品提供給終端用戶。

3GPP生態系統是全球產業規模最大的開放生態系統,也是做得最好的移動通信生態系統。過去20多年來,3GPP和蜂窩連接系統一同不斷發展起來,用事實證明了標準的重要作用。標準首先要解決的是互聯互通的技術問題。在此之前,定義標準很重要,解決標準實施層面的問題也很重要。同時要有方法去驗證,要按照標準解決實施層面的問題,也要有機制來促使網絡和終端設備等領域的廠商,都能聯合起來在同一個系統里工作。整個生態系統中涉及到標準的環節都要打通。

在過去幾年,3GPP完成了R15、R16和R17標準的制定,不斷地推動5G向前演進,并解決了空口的定義問題。與此同時一系列的問題也開始出現:為了將5G標準應用于千行百業,需要將標準本身做得更加靈活,能為某個具體行業的定制化提供支撐。這個模式帶來一些可能,提供了一些機會,使更多有差異化需求和興趣的企業提出創新的理念,放入標準里。這樣靈活的模式,會使5G標準變得特別龐雜,也因此給具體的實施層面帶來挑戰。

李儼表示,這一點在5G時代變得格外突出,因為5G針對不同的行業定義了非常廣闊和靈活的功能,所以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提煉(clean up),對標準進行真正的濃縮,針對具體的行業對運營商使用的功能進行簡化,這當中的挑戰是巨大的。這種挑戰不僅來自技術層面,還可能來自商業層面。另一方面,縮減后保留下來的功能要能滿足運營商的需求,同時不會為引入互聯互通帶來新的麻煩,因為一旦有不足,就需要打入新的補丁,這也會成為很大的挑戰。做好這件事需要整個產業的協同,需要產業界在技術和商業層面都能達成一致。

他提及,另外很重要的一點:還需要開發很多的測試認證臺,保證產業各方都是按照統一的要求去做這些功能。開發測試認證臺的工作量有些時候遠大于制定標準本身。不直接參與產品開發的人恐怕都很難理解這種難度——它涉及到兩倍、三倍,甚至是五倍、十倍的工作量;需要大量的行業介入;需要對標準有深刻的理解;需要不斷地進行產品測試,不僅要測試產品本身,還要驗證測試設備。所有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才能讓產品大規模上市。這一切都是有挑戰的。

“可能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去解決這些問題,它們看似與標準無關,實際上是標準實施層面的事情。所以這就能看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能把眼光僅僅停留在標準本身。要想讓系統工作,讓產業能夠受益于標準,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因為標準的實施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李儼說道。

在這方面,高通愿意花時間去做那些默默無聞的事情,在北斗、車聯網等領域,高通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動這些領域的標準落地以及商用。李儼強調:“挑戰并不是來自于標準本身,而是因為標準涉及的內容非常多,需要精簡、需要好的測試環節,來幫助整個產業鏈規范地實施標準。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也是高通在全球的很多團隊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做的事情。

通過“發明-分享-協作”模式 持續推動5G標準演進

從技術與標準演進階段來劃分,在5G演進的第一階段之后;第二輪5G標準R18/19/20也開始啟程。

李儼稱,目前已經開始正式進入R18的開發階段,大家都對R18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使得5G發展更上一層樓。為此,也進行了很多的部署。

據悉,一方面,AI(人工智能)和ML(機器學),這兩項技術可能會在R18中進行正式地研究。例如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在幫助無線網絡本身優化的同時,又能自主地優化技術,從而可以針對某些特定用戶來進行網絡配置優化,以此提升用戶的體驗;研究如何能把AI和ML變成可以向外提供的服務,在將來當客戶不想自建網絡時,不僅可以購買網絡共享的傳輸能力,也可以購買像AI、ML能力一樣能在算力上提供的服務。這些技術在R18中的研究也僅是一個開始,等未來發展到6G的時候,這些技術會更加地成熟,成為固有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R18中將會花費很多精力去進行XR(混合現實)的優化。隨著年初提出的元宇宙概念的話題度越來越熱,大家對XR關注再次提升,許多人都很看好XR所帶來的新的應用。為此,需要進行很多技術上的優化,例如不僅需要提高鏈路的可靠,有足夠大的帶寬來保證傳輸——XR對時延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需要改變編碼方式,把一部分算力放到基站或邊緣上,比如將大量渲染放到邊緣上,然后把少部分渲染放到終端上來完成,即分離式渲染。這一整個系列都需要在空口、網絡架構、編碼、融媒體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支持XR。

據悉,R18中還會包括20多個特,包括自主通信,或是基于自主通信的網絡架構上的變化。這一切都僅僅是為了向6G演進而做了一個開頭。

在標準演進的道路上,少不了高通這樣的公司在背后的默默支持。李儼表示,首先,高通是一個非常重視技術發明的技術創新公司。在過去幾十年當中,高通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已經超過了750億美金。這些投資轉化成了高通對技術、市場和應用的前瞻的領悟,同時也轉化成了具體的技術來支撐更多的創新和應用。

其次,高通在技術引領方面的成功,不僅僅來自于自身對技術的投入和創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來自其商業模式。具體來說,高通并不會把自身的精力僅僅停留在發明上,而是通過“發明-分享-協作”的商業模式,將前期對未來市場和技術的預判,在實現之后把它們與國內和國際上的商業伙伴進行分享,進行深層次的技術合作,使得合作伙伴在高通的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打造更加吸引人、更加具有針對的產品,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

李儼強調:“高通能夠在技術上不斷引領的重要原因在于,不僅大量投入使自身得到發展,也通過“發明-分享-協作”的商業模式使整個產業受益。在過去20年,合作伙伴關系體現了高通的發明文化價值和商業成功典范。高通不僅僅是一家技術公司,因在技術上的成功而聞名,重要的還在于通過合作與分享的商業模式,讓所有人都體驗到并受益于高通的技術創新。”

標簽: 標準宣布凍結 高通李儼 R18寄予厚望 5G發展更上一層樓

上一篇:每日訊息!南京玄武區科協舉辦專家應急科普講座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