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去年10月份上映的電影《沙丘》講述了在一顆名叫厄拉科斯的沙丘星球上除了一望無盡的沙漠,還盛產一種全宇宙都為之瘋狂的香料資源,吸食后可以讓人延年益壽,并能具備一定的“超能力”。在這個布滿風沙的星球,每天天剛亮氣溫就已升至30多攝氏度,并且會在短時間內上升至70攝氏度。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別說吸食香料,僅僅想要生存下去都非常困難,一定要穿上特制的防護服,不然將會因為身體水分蒸發而死亡。
《沙丘》雖然描繪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但其中展示的沙漠場景讓人看后并不陌生?!包S沙漫漫通天際,流沙如泄無盡頭”。在我們固有印象中,沙漠往往代表干涸、匱乏、貧瘠等不利的自然環境。但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沙漠是寶貴的生態資產,有著極其獨特的功能。雖然因為水資源缺乏、植被稀疏、土地裸露、植物種類單調等特點,沙漠生態系統相當脆弱且各個要素生產量低下,但是并非生命的荒漠,相反卻蘊藏著大量珍稀、特有物種和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然而,這里所說的荒漠化和天然沙漠是兩回事?;哪卜Q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壞、過度放牧、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自然或非自然現象。
在當今人類面臨的諸多環境問題中,荒漠化是最為嚴重的生態災難之一。截至2019年的數據顯示,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達3600萬平方公里,占整個陸地面積1/4,影響110多個國家和地區15億人口,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20多億美元。盡管各國都在進行著同荒漠化的抗爭,但荒漠化卻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瘋狂擴張。對于受威脅的人類來說,荒漠化意味著有生產能力的土地正在迅速消失。
荒漠化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沙漠地區因為礦業和旅游業發達,人口飛速發展,大量增長的人口對自然環境造成壓力;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木材的需求增多,當樹木被砍伐,土壤不再被固化,更容易受到侵蝕傷害;人口增長帶來大量土地被耕種,隨之畜牧業逐漸發展,養殖造成過度放牧,土壤暴露在外易受侵蝕;全球氣候變暖,沙漠區域不僅變得更熱,還變得更干燥。
目前沙漠的降雨量與50年前相比要少得多。對于沙漠需要保護,而對于沙漠化必須治理。中國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沙地沙漠的生態修復治理。而治理沙漠化的首要條件就是要保護好沙漠原有形態,順應自然與之和諧共處。經過科學治理,“十三五”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昔日的“沙進人退”變成了如今的“綠進沙退”。
《沙丘》中展現的如同末日般的景象,警醒著人們:人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促進文明發展,是一種自掘墳墓的短視行為,提高環保意識,履行環保承諾是每個人的使命。
誰也不希望《沙丘》真的成為未來世界的環境預言,正如《沙丘》小說作者弗蘭克·赫伯特表示,希望這本小說可以成為一本“環境意識手冊”,引發對生態變化的思考,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共識。
作者:侯林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覽設計中心工程師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