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遺址區中儲糧片區
(資料圖)
出讓一塊17.795畝的商業用地
收獲一眾關注
之所以如此備受矚目
是因為這里有“不得不說的價值”
7月20日 千千和西安氣象“夢幻聯動”
邀請專業的氣象主播走進“宮里”
了解大明宮遺址區的生態價值
除了專業又美麗的主播小姐姐,西安氣象的其他伙伴們也在實地考察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后,針對這里的環境做出了“微氣候”的分析,聽聽專家怎么說?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載體之一,以高植被覆蓋率有效緩解城市高溫高濕氣候,改善周邊小氣候;大面積水域則直接影響到周邊小氣候環境下的水熱循環,尤其夏季蒸發量較大,對周邊降溫增濕效果更好,能夠提升遺址區整體的生態環境質量。
城市發展規劃中,生態價值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力點。而在塑造城市生態品質、提升宜居指數方面,大明宮遺址區一直走在前列。
遺址區內的街邊綠化,無論是樹種的選定,還是植物的布局,均是在考慮了土壤、氣候等綜合因素后所作的最優選擇。小含園、六藝場等口袋公園一處接一處建成,從居民“家門口”增添的綠意“看得見”,人居環境品質的提升“摸得到”。中國金茂、陜建地產、龍湖、萬科等知名房企的紛紛入駐,便是大明宮遺址區成為人居向往地的一再印證。
不難發現,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為核心,以城市綠地為脈絡,作為生態價值高地的大明宮遺址區吸引到了眾多品牌企業入駐,區域產業的重新布局儼然開篇。
圍繞著北二環商業軸心,周邊大華·1935、大明宮萬達、百寰國際、大明宮建材家居市場等多元商業彼此呼應,組團構建起北城繁華商業版圖,形成一條清晰的區域商業軸線。
▲大華·1935▲大明宮萬達事實上,隨著城鎮化加速、人口快速集聚,作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主體,人們在享受城市高速發展帶來紅利的同時,愈發渴望在密集的生活空間中收獲生態綠意。生態立區、品質立區屢屢被提起,尋求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路徑顯得愈發重要。
站在城市規劃角度去說,強調生態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共生共存,構建新型城市形態的發展新模式,是對城市形態的新要求。分布在遺址區各處的城市綠地,正是構建“海綿城市”的堅實骨架。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海綿城市概念示意作為媲美紐約中央公園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組成城市“海綿體”重要部分。植被和水系借助“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途徑,打造“生態之肺”,恢復城市的“綠色呼吸”,提升區域整體生態品質。
走在遺址區里,腳下不曾注意到的植草溝、透水路面、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也是城市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既避免了城市內澇,又有效收集了雨水。
無論是出于宜居的考慮,還是為了打造宜商環境,亦或是對城市形態的探索,生態指標都在其中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一簇簇生機綠意接連綻放,遺址區的生態之美正在反向賦能于區域發展。前幾日,大明宮遺址區5宗約200畝居住用地集中出讓的消息吸引眾多實力企業拋來橄欖枝,而未來還會有約600畝土地(包含商業、教育、居住用地)陸續出讓。區域價值再創新高,區域形象展露新顏。
立足主城中央,串聯城市自然詩境。未來,我們仍將繼續發力,不斷提升遺址區生態價值,助力西安成為一座生態之城、綠色之城、美麗之城、幸福之城。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