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超市,都能看到各種打折、特價的商品,如果正逢節假日,大減價、大促銷的力度更大......
小編去超市,經常是看了什么都想買買買,根本控記不住自己。
(資料圖)
為什么超市經常打折?
有些顧客到超市挑選、比較,很久才出手購買,有些顧客則相反。
所以對超市來說,最好是用高價套住忠誠的(或懶惰的)顧客,再用低價吸引住便宜貨買家。
為什么超市不采用中間價位呢?
這是因為中間價位沒有好處,第一價格不夠高,無法從忠誠顧客那里多賺錢;第二價格不夠低,對便宜貨買家沒有吸引力。
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如果超市價格保持穩定,那么即使對價格最不敏感的顧客,也知道貨比三家,很容易就知道在哪里能買到便宜的商品。
這就是商店為什么不能堅持高價或低價,而應在兩個極端之間跳來跳去的原因。
價格定位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超市的特價商品總是在變動之中,而顧客一次購物跑兩家超市又太麻煩。
如果顧客能夠預測哪些商品會打折,他們就可以提前選擇所需的商品,甚至可以選擇正確的超市購買最便宜的商品。
事實上,更準確、更能說明問題的方法是扭轉“大減價”的行為,即把商品平時的價格看作折扣價的溢價,而非根據平時價格對照大減價時的折扣價。?
超市里,很多物品的價格都是以9結尾,比如說9.9,19.9,199.9之類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超市價格都是9結尾?
一、非整數定價法
有實驗證明,對于以9為結尾的價格與以0為結尾的價格(例如9.9和10),同樣上漲10%,人們對于9.9漲價的感受更低,感覺不到漲了多少。
實際上,這是商業社會中常用的非整數定價法。
非整數定價法的優點:一是給人一種精確計算,已是最低限度價格的心理感覺;二是給人一種便宜感。
二、尾價策略
其實,將價格末位定為“9”的方式,屬于尾數定價策略的一種尾數定價,即給商品定一個以零頭數結尾的非整數價格。
利用“尾數定價”,可以使消費者產生某些特殊的心理效應。
讓人感覺便宜
標價99.99元的商品和100.05元的商品,雖相差不足0.1元,但前者給購買者的感覺是還不到100元,后者卻使人認為多于100元,因此前者給消費者一種價格更便宜的感覺,使之易于接受。
精確
帶有尾數的定價可以使消費者認為商品定價是非常認真、精確的,連幾角幾分都算得清清楚楚,進而產生一種信任感。
圖個吉利的意思
某些數字常被賦予一些獨特的含義,如我國商品常以6、8、9結尾,卻鮮以“4”結尾。
以這些帶有特殊含義的數字結尾,迎合了消費者圖吉利的心理,更能促進商品銷售。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大家知道這是商家的策略,也依舊會買買買~
逛超市的小技巧
1、不要只挑觸手可及的東西
超市商品擺放有一個共同原則:超市一般把利潤較高或者快過期的產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間,所以,你容易拿到手的永遠是商家最想賣的。
2、新鮮牛奶通常放在最內側
在超市里,放在最外側的牛奶,酸奶,肉類和其他食品這些產品的生產日期都不是最新的,內側放置反而生產日期會更加新,即食品是“新鮮的”。
這種產品擺放方式是超市的營銷策略,例如對于高利潤商品,大多數人習慣于使用右手,因此超市將其放在右側。而不是很新鮮并且需要立即出售的食物也通常放置在該位置。
3、大包裝不一定比小包裝劃算
很多人覺得“買得多比買得少實惠”的慣性思維,其實,很多商品的大包裝價格都比小包裝貴。這種情況大多存在于休閑食品中,如飲料、薯片等。
超市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經常買一送一等促銷活動,讓你在視覺上獲得滿足感。
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
少部分商家悄悄提高商品價格后再附送贈品;也有許多超市常將快過期的商品與正品捆綁銷售,消費者往往忽略它的生產日期。
4、購買散裝食品要看日期
許多超市都有散裝食品區域,而且價格比包裝食品稍便宜,購買的人較多。但有些散裝食品被簡單的包裝成袋,上面大多沒有生產日期,只有包裝日期。
該食品是什么時候生產的,保質期多久,都不得而知。且很多散裝零食是成箱采購的,在散裝售賣的過程中會不斷添貨,在新舊食品混雜在一起,不利于確認其保質期。
5、切開,打包裝的水果要注意
分切的水果中可能夾雜著不新鮮或變質的水果。
建議大家,盡量選購完整的水果,現吃現切。如果一定要購買預先包裝的切開水果,應留意包裝是否完整以及是否過期等。
另外,買回家后應盡快放入冰箱儲存。食用前要清洗干凈,把外層果肉切掉一層后再食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