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快播:七位科學家格致論道講壇布道‘碳’索之路

發布時間:2022-06-28 05:42:51 來源:中國科普網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記者 陳杰

6月25日,中國科學院格致論道講壇雙碳專場“‘碳’索之路”活動在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大廈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樸世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朱慶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呂清剛、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牛書麗、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蔡韜應邀前來,分享他們在二氧化碳精算、工業減排、清潔煤炭、碳衛星監測、生態固碳、太陽能發電和二氧化碳制淀粉研究中的科研故事與求真精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科學院院士樸世龍 主辦方供圖

活動中,樸世龍院士將講述如何計算生態碳收支、摸清中國碳家底,朱慶山研究員將揭曉中國工業的低碳重塑之路,呂清剛研究員將展示煤炭清潔燃燒與低碳利用的最新成果,劉毅研究員將講述中國碳衛星如何洞悉全球碳足跡,牛書麗研究員將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地球生態系統碳匯的變化,王志峰研究員將解讀太陽能光熱發電在未來電網中的重要意義,蔡韜研究員將帶領觀眾了解如何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人類所需的淀粉。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 主辦方供圖

七位嘉賓將通過演講的方式,圍繞我國“雙碳”戰略,講述他們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探索經歷,體現研究過程中的使命與擔當,展現勇攀高峰、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突顯科技創新與技術發展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中的重要意義。

圓桌環節  主辦方供圖

此外,活動還特別策劃了圓桌環節。各位嘉賓將以“科學談‘碳’”為主題,通過圓桌對話的形式,就“雙碳目標如何確立”“如果不減排地球會變得怎樣”“如何讓公眾支持并參與碳中和”等問題進行探討,回應大眾對我國“雙碳”目標的關切,真正實現思想上的碰撞與交流。

圓桌環節  主辦方供圖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家園,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我國已宣布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圍繞國家“雙碳”目標的重大科技需求,2022年3月,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主要目標包括研究提出科技發展路線圖,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突破關鍵核技術,開展綜合應用示范,支撐產業低碳綠色轉型發展,搶占科技制高點,建成創新人才高地,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為了讓更多公眾了解科技支撐國家“雙碳”目標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中國科學院格致論道講壇特別推出雙碳專場演講活動,邀請奮戰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們登臺分享他們在雙碳相關科學研究領域的經歷和感悟,提升公眾對雙碳相關科學的認識和了解,激發青少年參與雙碳的興趣,為下一代科技人才的培養埋下火種。

標簽: 中國科學院 二氧化碳 物理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