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實時:李治中:為兒童抗癌點亮科普“明燈”

發布時間:2023-02-13 14:39:53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實習記者 李詔宇

“我們希望通過普及專業靠譜、及時全面的科學信息,能夠為每一個遭遇兒童腫瘤的普通家庭驅散迷茫和恐懼,為孩子們光明健康的未來保駕護航,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如同向日葵,向陽而生。”在世界兒童日·兒童腫瘤主題科普活動上,一位佩戴眼鏡的男士站在臺上這樣倡導。他科普著各種關于兒童癌癥的科學知識和治療方法,言語中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他就是第二屆“賽先生”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獎獲獎者、癌癥生物學家、兒童腫瘤科學公益人、“菠蘿因子”科普公眾號創辦者、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治中。


(資料圖)

多年來,李治中通過寫作科普文章、發表演講、出版科普書籍等方式,積極投身兒童癌癥科普活動,用專業知識的力量和貼心細致的關懷,為無數兒童戰勝癌癥的陰霾點亮了一盞科普“明燈”。

李治中博士在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成立三周年活動上作主題演講視覺中國供圖

俯下身去,用同理心做好專業科普

打開科普公眾號“菠蘿因子”,許多與癌癥相關的科普文章映入眼簾。“菠蘿因子”上的科普文章,既有“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等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前瞻性的文章,也有“矮個子更不容易得癌癥”等以解答人們對于癌癥的種種疑問為目的文章,更有“這一切,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等具有充沛人文關懷與同理心的文章。這些多種多樣的科普文章,不僅內容專業可靠,而且可讀性強,是李治中多年來從事癌癥科普的一個縮影。

自2013年開始,李治中開始以“菠蘿”為筆名,向癌癥患者特別是兒童癌癥的患者和家屬普及相關科學知識。2018年,李治中擔任了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組建了專注兒童癌癥群體的項目“向日葵兒童”,科普的步伐邁得愈發堅定、穩健。

出身專業研究領域的李治中,并沒有因其專業的素養而沾沾自喜、高高在上,而是在保持內容專業、權威的前提下,以一名科普者獨有的講述風格“俯下身去”,將科普內容娓娓道來,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同理心。

在李治中看來,科普是非常專業的一件事情。“我覺得科普更多的是一種啟蒙,一種探索。要做好科普,首先要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其次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最后,還要有較好的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崩钪沃斜硎?。

伸出手來,助患癌者走向希望明天

在“向日葵兒童官網”上,無數與兒童癌癥相關的科普文章、百科知識層出不窮。這些內容不僅如同雪中送炭一般,為兒童癌癥患者和家屬提供了詳盡的指導,更讓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身心感受到了來自李治中等科普達人的支持與關懷。

“每次看到他們的笑臉,我就由衷感嘆專家的醫術,也感嘆生命的韌性。我們無法替代醫護和家長,但我們愿意用自己的一點力量,陪大家一起長大。讓我們一起,用專業點燃希望!”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李治中這樣形容自己和“向日葵兒童”的工作。

李治中從生物學專業研究領域轉身,專職從事癌癥科普公益事業,9年多來寫作了上千篇科普文章,在各大平臺上發表了許多演講,出版了《癌癥·新知:科學終結恐慌》《深呼吸:菠蘿解密肺癌》等數本暢銷科普書。

在兒童癌癥科普的迢迢征程上,李治中并非單打獨斗,他不僅充分調動起了各地志愿者的力量,還與許多專業醫生合作制作了許多科普短視頻,更與中國抗癌協會共同建立了向日葵兒童小兒腫瘤科普教育基地,匯聚成強大的科普合力,為無數癌癥患者提供了專業的科普知識,為無數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托起了希望的明天。

在“菠蘿因子”科普公眾號的一篇文章里,李治中曾這樣展望:“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會有人說:還記得2016年那會兒大家都以為癌癥是絕癥么?真是太搞笑了?!迸c古人“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的精神相似,李治中長期以來正是這樣從事著科普工作,成為了我國癌癥科普領域的一顆閃亮明星。

“我們希望通過普及專業靠譜、及時全面的科學信息,能夠為每一個遭遇兒童腫瘤的普通家庭驅散迷茫和恐懼,為孩子們光明健康的未來保駕護航,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如同向日葵,向陽而生。”在世界兒童日·兒童腫瘤主題科普活動上,一位佩戴眼鏡的男士站在臺上這樣倡導。他科普著各種關于兒童癌癥的科學知識和治療方法,言語中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他就是第二屆“賽先生”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獎獲獎者、癌癥生物學家、兒童腫瘤科學公益人、“菠蘿因子”科普公眾號創辦者、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治中。

多年來,李治中通過寫作科普文章、發表演講、出版科普書籍等方式,積極投身兒童癌癥科普活動,用專業知識的力量和貼心細致的關懷,為無數兒童戰勝癌癥的陰霾點亮了一盞科普“明燈”。

俯下身去,用同理心做好專業科普

打開科普公眾號“菠蘿因子”,許多與癌癥相關的科普文章映入眼簾。“菠蘿因子”上的科普文章,既有“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等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前瞻性的文章,也有“矮個子更不容易得癌癥”等以解答人們對于癌癥的種種疑問為目的文章,更有“這一切,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等具有充沛人文關懷與同理心的文章。這些多種多樣的科普文章,不僅內容專業可靠,而且可讀性強,是李治中多年來從事癌癥科普的一個縮影。

自2013年開始,李治中開始以“菠蘿”為筆名,向癌癥患者特別是兒童癌癥的患者和家屬普及相關科學知識。2018年,李治中擔任了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組建了專注兒童癌癥群體的項目“向日葵兒童”,科普的步伐邁得愈發堅定、穩健。

出身專業研究領域的李治中,并沒有因其專業的素養而沾沾自喜、高高在上,而是在保持內容專業、權威的前提下,以一名科普者獨有的講述風格“俯下身去”,將科普內容娓娓道來,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同理心。

在李治中看來,科普是非常專業的一件事情?!拔矣X得科普更多的是一種啟蒙,一種探索。要做好科普,首先要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其次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最后,還要有較好的溝通的能力和技巧。”李治中表示。

伸出手來,助患癌者走向希望明天

在“向日葵兒童官網”上,無數與兒童癌癥相關的科普文章、百科知識層出不窮。這些內容不僅如同雪中送炭一般,為兒童癌癥患者和家屬提供了詳盡的指導,更讓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身心感受到了來自李治中等科普達人的支持與關懷。

“每次看到他們的笑臉,我就由衷感嘆專家的醫術,也感嘆生命的韌性。我們無法替代醫護和家長,但我們愿意用自己的一點力量,陪大家一起長大。讓我們一起,用專業點燃希望!”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李治中這樣形容自己和“向日葵兒童”的工作。

李治中從生物學專業研究領域轉身,專職從事癌癥科普公益事業,9年多來寫作了上千篇科普文章,在各大平臺上發表了許多演講,出版了《癌癥·新知:科學終結恐慌》《深呼吸:菠蘿解密肺癌》等數本暢銷科普書。

在兒童癌癥科普的迢迢征程上,李治中并非單打獨斗,他不僅充分調動起了各地志愿者的力量,還與許多專業醫生合作制作了許多科普短視頻,更與中國抗癌協會共同建立了向日葵兒童小兒腫瘤科普教育基地,匯聚成強大的科普合力,為無數癌癥患者提供了專業的科普知識,為無數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托起了希望的明天。

在“菠蘿因子”科普公眾號的一篇文章里,李治中曾這樣展望:“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會有人說:還記得2016年那會兒大家都以為癌癥是絕癥么?真是太搞笑了?!迸c古人“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的精神相似,李治中長期以來正是這樣從事著科普工作,成為了我國癌癥科普領域的一顆閃亮明星。

標簽: 研究領域 科普活動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