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曾經有過失眠、甚至是徹夜難眠的經歷,這往往是在一次情感巨大沖擊之后,經過調整就會恢復正常。
然而,在中國15-69歲的人群中,有超過1/3的人,即便是沒有情感波動,也存在失眠的問題,且是長期睡眠質量不佳。失眠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實際上它是全球第二大普遍的精神障礙。
有相關的研究團隊曾經針對近50萬中國居民失眠情況進行過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失眠對身體的影響可不單單只有內分泌、免疫機能下降如此簡單,失眠癥狀與10年內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升高有直接關系,特別是在年輕人、非高血壓成年人中呈現出了明顯關聯。
(資料圖)
通常情況下,失眠在臨床上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入睡困難、早醒以及睡眠不佳導致的白天身體機能障礙。如果在過去的一個月之內,有至少3天出現以上任何一個癥狀,則可以被認定為存在睡眠障礙,有失眠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有16.4%的人如實報告了失眠的癥狀,分別有11.3%、10.4%的人群存在入睡困難或過早醒來,2.2%的人已經被失眠影響,出現了日漸身體機能障礙。
在平均長達了9.6年的隨訪調查期間,通過疾病登記處的數據調查,共記錄了130032位新發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這其中有40348為心梗和冠心病患者,45316則是腦卒中患者。
在排除年齡、飲茶和酗酒、運動和打鼾、抑郁以及焦慮等潛在因素進行調整之后,研究人員發現,每一種失眠癥都和心腦血管病整體風險增加有顯著關系。
如果自己是入睡較為困難的人,風險會增加9%左右,過早醒來的人,風險增加了7%左右,而睡眠不佳造成白天身體機能障礙的人群風險更高,甚至是增加到了13%左右!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失眠出現的幾率在老年人中更高一些。但是,在50歲以下的人群中、開始參與研究并沒有高血壓的人群中,失眠癥狀和心腦血管病之間的關系更為明顯。這也就是說,長期失眠,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有一定的患病風險。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人體各個器官都需要充分的休息和調整,心臟和大腦、血液循環系統同樣也不例外。
存在睡眠障礙的人,在夜間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激素分泌量較大,容易增加心臟泵血負擔、導致血管痙攣、血壓升高,長期如此往往會加速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繼而給心腦血管病埋下重大隱患。
長期失眠的背后,其實就是身體過勞,它不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猝死風險,還會提升因認知功能降低而發生事故的風險。
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有近80%的上班族,其實身體都處于過度疲憊的狀態。慢性應激疲勞,就是中青年人早發冠心病的病因,也是中青年心臟性猝死的重要誘因,它占據了全部心臟性猝死案例的近80%左右。
從上文內容不難看出,睡眠與一個人的健康有直接關系,它就是心腦血管病的突破口之一。
所以,在出現失眠之后,大家應當積極從生活中進行調整,比如養成早睡的習慣、調整飲食、運動等。在生活調整沒有明顯改善時,積極就醫、按照醫生建議用藥治療也很有必要。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